池州景点
福 地 池 州
作者:czcct  来源:池州康辉旅行社  发表于:2014-02-18  浏览:

福 地 池 州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濒长江,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以及国家级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面积8272平方公里,人口156万。池州地理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皖江城市带、长江经济带,是安徽"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州港作为长江干线重点港口之一,可常年停泊5000吨级船舶。318国道、206国道、铜九铁路、沿江高速、合 (肥)铜(陵)黄(山)高速、安(庆)景(德镇)高速和建设中的池州九华山机场、宁宜城际铁路共同构成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池州是个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地区。早在约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修养生息、辛勤耕作。1977年和1983年先后在贵池灌口乡古石城旧址和里山乡红旗村出  土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有兵器、钱范、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等),这些青铜器玲珑别致,铸造精美,具有长江流域的独特风格,说明当时这里的人民已经掌握了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秦汉时期,这里的冶铁、造船、铸造等手工业比较发达。古石城是当时江南经济较为繁荣的城镇之一,同时也是水陆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是历代屯兵之地。永泰元年(765),唐王朝为了政治、军事的需要,复置池州,移治于今池州城,以便“扼控大江”。开成、会昌年间(836--841),池州刺史在城东南湖中筑翠微堤,开始了城内的建设。明正统十年(1440),知府何绍正费银33000两,修筑府城(旧府址在元伯颜下江南时毁于兵火)。新城将近10里,开有6门,其中九华门楼3层,高6级,宏伟壮观。后来知府陆岗、钱槚相继建造百牙塔、清溪塔。双塔凌云对峙,仿佛府城卫士,城墙巍然屹立,犹如天然屏障。新府城充分反映了当时经济的繁荣,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自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立州府建制以来,池州已有1380多年历史,其间人文荟萃,佳话连篇。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不朽诗篇;晚唐诗人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写下的《清明》诗,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也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蜚声中外;此外,还有陶渊明、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包拯、文天祥、岳飞、朱熹、陆游、李清照等许多文人雅士也曾徜徉在池州山水之间,留下了数千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被称作"千载诗人地"。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九华山,千百年来,古刹林立,飞阁流丹,香烟缭绕,修持佛法,享有"莲花佛国"之称。始于母系社会的贵池傩戏被誉为"戏剧活化石"。

 池州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雨量约1500毫米;山川秀丽,地形多样,南部是丘陵山区,北部是长江冲积平原,襟江带湖,江河湖泊错落有致,山光水色天然成趣。境内有二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是被誉为"中国鹤湖"的亚洲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一处是有着"华东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此外,还有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多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6%以上。

 池州境内有长江黄金水道160公里,沿江达海,承东接西,是长江经济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紧邻长江三角洲,有利于承接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池州港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之一,现有码头泊位17个,为一类开放口岸;贯穿池州的东接上海、西连武汉的沿江高速公路和北连合肥、南通杭州的合黄高速公路已经开工,东接上海、西达重庆的沿江铁路大动脉的铜九铁路安徽段也已经开工,连接安庆与池州的安庆长江大桥也于2004年底建成通车,加之正在筹建的九华山旅游机场。不久,池州就能形成比较完善的对外立体交通网络。池州自古就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盛产水稻、棉花、油料、竹木、茶叶、蚕茧、中药材等农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出口红茶、茧丝绸和速生丰产林基地,特种水产品养殖和畜禽饲养也初具规模。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仅中药材就有1300多种。已探明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藏40余种,其中铅、锌、锑、锰等有色金属矿产储量居安徽省首位,金、银储量可观,特别是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英砂等非金属矿产更是得天独厚,不仅品质优,而且储量大,开采方便。

池州环境优美,生态优良。境内气候温暖湿润,江河水系发达,森林覆盖率达57%,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国家级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和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4张国家级旅游品牌,还拥有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百荷公園:

 百荷公園位於池州市主城區中心地帶,整個公園分南園和北園兩部分,面積32公頃,其中南園21,公頃北園約11公頃。 百荷公園位於池州市主城區中心地帶,這里曾經是古池州十景之一,名爲“百牙荷風”。百牙山位於池州城東北有一座小山,東麓曲水鏇繞,名曰“落蓬灣”。 先期完成了姚依林銅像景點建設,再對排入公園的污水進行截流,建設南片水體景觀,同時對百牙塔進行了修繕,南園於工程於2002年建成對外開放,成爲我市第一個開放性的城市公園。百荷北園2006年是市委市政府爲改造城中村、改善城市環境而決定興建的,東至東湖路,南至百牙山,西至翠柏路,北至市檢察院,百荷北園更爲尊重原生態,在保留了原有的所有樹木以及成片的荷花塘等自然風貌之後,顯得是自然而簡潔,再加上必須的截污處理、游路建設以及簡單的燈飾便完整地構成“自然生態”的設計理念,從而與南園一起,以百牙山爲中心連成一片,互相呼應,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城中大花園,於2007年建成對外開放。

齐山风景区:

 齐山风景区位于安徽池州市城区。穿过半山腰上的忠廉堂,蛇形拾级而上,便可望见一造型别致的竹亭,亭内岩壁上,以双线勾成的摩崖“齐山”两个隶书大字赫然入目,每个字都有一米见方,古朴苍劲。游人至此,总是不得其解;包公缘何偏爱这座并不怎么起眼的小山呢?
  事情是这样的。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12月7日,包公因“坐失保任,降为兵部员外郎,知池州。”(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1)。而在此之前,包公年仅20岁的独生子又不幸病故。虽然遭受家庭和政治上的双重打击,包公到任后,仍在短短的时间内办理了许多疑案和惠民实事。明《嘉靖池州府志》卷6有“辩浮江尸与痊僧冤,时称神明,为治严而不刻,所至缩靡费,以利民”的记载,备受老百姓称颂。
  翌年7月22日,好友吴照邻、王德师从东京专程来到池州,并带来了包公即将还朝的喜讯。好友相见,分外亲切。包公特地陪同两人游览齐山。不觉间,一行人已登上寄隐岩,小憩畅叙,话题自然讲到了齐山。当时,人们对这座山名来历众说纷纭:
  有说齐山有十余座小山峦,其高几乎相等,十分整齐,故而得名;
  另一说法是:唐贞观年间齐映任池州刺史时,常游这座秀美玲珑的无名小山,后因他“有惠政于池,后人仰其功德,以其姓而命山名。”
  包公表示赞赏后一种说法。吴照邻等人立即请包公为齐山题写山名,以正其号。包公欣然命笔,写下了堂堂正正高大刚健的“齐山”二字,并刻于寄隐岩崖壁之上,笔力遒劲,果有青天所龙图之气概。

平天湖:

平天湖如一位静静的少女守护在池城东边,水域面积11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1.5倍,绿
映青山,烟波浩茫茫。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依偎其旁。传说贵池因水美得名,而平天湖又为该
区水美之最。 
   史书记载,南宋岳飞为渡江抗金曾驻兵贵池齐山,练水师于平天湖。南朝昭明太子封地于
此,常垂钓于平天湖上。平天湖的龟山岛,其形状似神龟,面南而拜,世称神龟拜九华。其湖
水面开阔,是天然水上运动场,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在此举办全国摩托艇大赛,现被国家体
总局定为水上运动中心训练基地。湖上建有游艇码头、咖啡吧、音乐小广场、亲水沙滩及
观湖亭等;水上运动游乐项目有水上快艇、水上步行球、水上摩托、香蕉飞船、滑水、自划
橡皮艇、自划小木船及自驾艇等;同时还有休闲观景区。漫步林中曲径小道,眺望平天湖湖
光山色,点点竞舟划破一汪明镜,会令人心情豁然开朗。 

上一篇: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
下一篇:没有了